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分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7-18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202575日至6日,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西南财经大学顺利召开。经中国社会学会批准,由安徽省社会学学会和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共同主办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分论坛于75日下午在西南财经大学经世楼C503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收到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委党校等全国高校院所投稿近70篇,8位专家学者作现场交流发言。

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原副校(院)长、一级巡视员胡忠明教授作分论坛开幕式致辞。胡忠明指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深刻呼应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分享来自全国各地的鲜活经验和深刻思考,共同为推动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贡献社会学界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现场交流第一单元由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佳豪教授主持和点评。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新宇教授基于对T村“腾讯为村”的个案考察,提出乡村治理中数字技术赋能的同时也存在技术与治理结构、主体及需求不适配的“悬浮化”问题,其根源在于技治主义与乡土复杂性矛盾、科层制与数字技术张力及主体数字素养不足,需从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数字素养、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方面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融合,实现数字善治。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后邓宇洋聚焦农村承包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运用中介效应、调节效应以及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机制,提出要建立健全承包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需尊重农民自主选择,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郭紫菡从嵌入性视角出发,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参与观察研究返乡青年电商创业实践,分析乡土社会嵌入与数字社会嵌入对创业的影响,并围绕政府、社会媒体、返乡青年电商三个主体分别提出助力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江美燕针对数字福利在助推城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产生的城乡二元分治体制产生数字福利鸿沟、数字企业市场利益的无序扩展致使数字资本主义产生、乡村居民信息技术差距造成居民数字素养失能、数字产品算法控制导致消费者数字权利受损等实践难题,从政府职责重塑、企业平台赋能、社会治理协同、个体效能增强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第二单元由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琼英教授主持和点评。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姚德薇以“望江挑花”为例,从集体记忆视角探索乡村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重构路径,提出通过集体记忆空间打造、记忆主体化实践、记忆载体刻写实践进行重塑。

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于欣根据“耦合协同”这一概念对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进行分析,提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再组织的实践路径,并总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

中共弋江区委党校讲师沈画画聚焦长江大保护视域下的渔文化发展,针对渔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提出延续生态保护、深度挖掘资源、丰富产业形态、加强政策保障等。

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雨婷以凤阳县为例,研究数字经济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耦合度及灰色关联,提出强化数字基建、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支持等建议。

最后,胡忠明代表分论坛主办方作总结讲话。他对西南财经大学的精心组织、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评议专家的精准点评表示感谢,并总结了本次分论坛取得的三点共识:一是深化农村改革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与强大动力,二是“因地制宜”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方法论与实践智慧,三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融合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系统工程。胡忠明指出,与会学者的研究紧扣时代脉搏、理论框架清晰、方法视角多样、案例分析深入,为“三农”问题与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理论指导,也希望各位学者继续将学术之根扎在广袤乡土中,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用社会学的敏锐视角、扎实研究和深厚情怀,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发展。本次分论坛到此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7-18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