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实施新农民培育工程 夯实乡村工作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0-8-18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实施新农民培育工程 夯实乡村工作的基础

        盛志刚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很好地实现这些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最终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离不开对新型农民的培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时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新农村  新农民  素质  技能

 

围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新农村的建设问题,最近,我们深入基层调研农技协的几位领头人,向他们问计,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深感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就要加快培育新农民,新农民的培育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新农村的基础是掌握了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化理念的新农民。

一、传统农民走不出“一亩地”困境

传统农民是全能农民,是小生产者,自己留种,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植保,收割,售粮,劳动生产率低,走不出“一亩地”困境。“一亩地”困境指的是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力素质低。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4亩,人均经营耕地只有2亩,种粮比较效益不高。以2005年为例,种粮亩收益为243元,按人均2亩计算,人均获得的粮食收入只有486元。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业补贴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种粮效益明显提高,但由于化肥、农药、农机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属于最低的。2003年—2006年,粮食每亩实际收益(含补贴)分别为212元、382元、329元和320元。靠人均种植一、二亩地的收入,解决不了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传统农民的模式解决不了农民富裕问题;当然,也解决不了乡村的落后面貌问题。

二、现代农业对新农民的要求

现代新农民应是企业家式的农民,是农业企业家。其特点一是要应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流水线)加现代服务业(外包)理念移植到农业生产中: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类似PDCA循环;二是要把农业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工序,形成以时间为序列的虚拟的流水线:种子,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植保,收割,售 粮;三要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可以外包的工序都专业化外包出去,外包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变为可能,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生产,极大地提升劳动生产率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我的表述是: 农业产业化就是应用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规模化、专业化和流水线)的方法加现代服务外包的理念,遵从农作物(或畜禽)的生长规律,按照科学的时空关系、顺序和流程,组织虚拟的生产流水线,通过服务外包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从而极大的提升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过程。

现代农民就是掌握了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化理念的新农民,是新农村的基础。现代农民的模式破解了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如何走富裕之路的问题。

三、传统农民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向现代农民和农民企业家转变

现代农民需要懂技术、会管理、晓政策、知市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市农民也纷纷通过不同的途径积极向现代农民甚至农民企业家转变,逐渐增加和强化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涌现出一批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善于捕捉商机,果断的创业启动力,实干而不空谈,灵活的资源整合力,巧干而不蛮干,执着的事业发展力,坚持而不放弃,较快的财富积聚力,苦干而不白干的以市场为导向现代农民代表和农民企业家。在合肥市属三县的调研中,我们大体可以将这些新农民的成长归纳为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通过自学成才,掌握一门农业技术,利用近年来的土地流转政策,扩大承包土地面积,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了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如肥西县的马永新,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自学植保技术,成才后兼职担任乡农技站站长和农技协会长。在他带领下,通过为农服务,乡农技协年收入约34万元。在土地流转政策的鼓励下,他于20072008年承包土地1000亩,每亩获纯利约200元,靠种粮食,实现年收入20万元。

二是通过自费入学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完成了由普通农民向知识农民的转变,自己创业,发家致富。如肥东县的王宗开,2000年自费上安徽科技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学习。20042005年再次自费上中国农业大学学习畜牧兽医专业,通过自考获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畜牧兽医技师的证书。200834岁的他开始规模经营,成功的走出了事业发展三部曲:1、稳定扩容生产领域,通过独资、合资创办5家猪场,形成10000/年出栏规模的生产能力;2、进入流通服务领域,探索新的商业(盈利)模式,创办了牧和公司和养猪协会,探索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3、引进人才,公司已有2名研究生加盟。

三是通过经商或外出打式,积累了部分资本,掌握了市场驾驭能力,在土地流转政策的鼓励下,转业投资现代农业,实现了转变。如肥西县的夏伦琴女士,25岁始经商,做些小生意,年收入约10万元。2006年开始转业从事大葱种植,2007年,承包土地50亩(土地流转政策),当年盈利70万,高达15000/亩。2008年,她不失时机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当年盈利约百万,效益亩均约3000多元。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各地都出现了大学生返乡创业,从事现代农业的典型事例。例如,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刘若峥,毕业后返回老家湖北省京山县永兴镇苏佘畈村六组,当起了现代农民,承包1290亩耕地,经过整治改造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进行规模化种植,个人拥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54台(套),2008年生产小麦300吨、水稻285吨、棉花75吨,总产值超过132万元,纯收入40万元。他还发起成立了“京山县峥嵘农庄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12,总计耕地面积13487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以上几位新农民的成功揭示出一个道理:科学务农,科学发展,农业也可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产业化需要新式农民,特别需要农业大学科班出身,热爱农业,扎根大地,用知识和智慧种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四、实施新农民培育工程,夯实乡村工作的基础。

马永新、王宗开、夏伦琴、刘若峥式的知识型、科技型、市场型的新农民已在各地悄然崛起,他们是未来新农民的楷模,是新农业的希望,是新农村的栋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产业化呼唤新农民,新农村需要新农民,他们是驾驭土地的主人。

当前,在国家工业基础和财税基础越来越雄厚的条件下,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农业领域的服务外包条件逐渐成熟,农业规模经营已呈加速发展态势。另外,中央做出两个反哺的重大决策。2004年起对种粮农户实行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直接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实行良种补贴和对购买大型农机具户的农户给予补贴。以安徽省为例,农民不仅不用交税,还可以领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各种财政补贴。据统计,2008年,全省农民通过“一卡通”存折就喜领补贴109亿元,人均直接受益210元。合肥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将在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推进基层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当前,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当务之急,就是要大批培育王宗开、夏伦琴式的新农民,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各级科技群团组织(如农技协)的作用,把新农民的培育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思想上重视,经费上倾斜,物力上保证,以人为本,实施新农民培育工程,夯实乡村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立新、冯尚春.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农民的理性透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期.

[2]王碧峰.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09期.

[3]孟兰芬.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J].理论与现代化,200605期.

[4]刘洪等.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

[5]陈锡文.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政策[J]改革,2004

[6]张佑林.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拉力与推力因素[J]改革,2005



  作者简介:盛志刚,合肥市政协常务副主席。

 

 

发布时间:2010-8-18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