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总结经验 继承创新 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黄家海同志关于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0-11-23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总结经验    继承创新    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黄家海同志关于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011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各位理事:

受省社会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的委托,现在我向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第三届理事会在中国社会学学会、省社科联、省民政厅和省委党校的指导下,在本会理事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支持和热心参与下,按照本会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社会学的视角,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和课题调研活动,并遵照《社团管理条例》和省社科联下发的《关于开展省属社科类学会规范化管理与建设活动的意见》及本会章程,加强学会内部管理和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扩大了本会的社会影响,为推进安徽的社会建设和奋力崛起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学会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开展学术活动。有活动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生命力、才有凝聚力。2005年换届以来,我们坚持把开展学术研讨,促进学术交流作为学会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后,学会每年都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本省实际,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制定年度学术活动计划,举办形式多样、内容较为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学术研讨的质量。五年来,本届理事会先后召开了9次学术研讨会和4次课题调研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在中国社会学会的学术年会上举办了4个分论坛。

在开展学术活动的同时,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去谋划、去部署。比如,2005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表重要讲话后,我们敏锐地察觉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我们决定,把对和谐社会问题的研究作为安徽省社会学会当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术研究的方向,并作出部署,下发选题。当年6月,我们在完成换届的同时,召开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2006年,当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以后,我们又将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研究”作为学会的阶段性研究重点,并于20071月召开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

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30周年。为了配合中央和省委将要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省社科联决定和省社会学会等四个省属学会联合召开省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接受任务后,学会立即研究部署,落实专人准备会议论文。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会有17篇论文入选,多位同志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在省委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共安排5位同志发言,会长黄家海代表省社会学学会作了题为《安徽三村见证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发言,受到好评。

200810月,省社会学会又在安师大举办了三届四次理事会暨纪念农村改革30年学术研讨会。在大会交流中,15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新农村建设问题、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大会发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省社科联决定举办“安徽省社科界庆祝建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要求我会与哲学学会、科社学会、党史学会参与协办。接受任务后,我们在学会范围内进行征文动员。经认真遴选,我会向大会推荐论文13篇。在省社科界庆祝建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我们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交流,并有9篇论文在大会的论文评奖中获奖。其中,会长黄家海撰写的论文《艰辛的探索,卓越的贡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获一等奖,在参会学会中名列前茅。

(二)坚持以论坛为龙头,以课题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1、以论坛为龙头,提高学会的知名度

200510月,我会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省委党校召开。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雷洁琼发来了贺信,中国社科院秘书长朱锦昌、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教授、郑杭生教授等,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社会学界的专家同仁共26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代表省委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汪石满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扩大了安徽省社会学会在省内外的影响。《社会学研究》、《新华网》、《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安徽市场报》以及安徽电视台等省内外多家媒体都对会议作了报道。年会上,安徽省社会学会举办了“中国农村中等收入者研究”的专题论坛,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在中国社会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上,我省社会学会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中,黄家海同志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方金友同志的《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三篇论文被学术年会评为二等奖。20067月,黄家海、王开玉共同主编的《社会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8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社会学”为主题。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社会学会围绕主题举办了“中国农村改革30年”分论坛。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分论坛进行交流研讨,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教授到会作了精彩演讲,分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2009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以“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为主题,我会紧扣主题举办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分论坛。此次分论坛,收到全国各地的学术论文109篇,编辑印刷的论文集80余万字。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李培林在总结报告中讲到,“中国社会学年会从2005年开始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质量高,特别是开创分论坛以来,与会人数和论文更是逐年增加。其中,安徽省社会学会组织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分论坛收到的论文之多,与会学者之广泛,论文质量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次学术年会上,中国社会学会授予我会“中国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优秀组织奖”,共26个分论坛,仅设两个分论坛优秀组织奖。

今年8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以“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围绕主题,我会又主办了“中国乡村社会建设”分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论文53篇,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教授到会祝贺,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演讲。本次年会共设28个分论坛,大会遴选8个分论坛代表作交流总结发言,我会常务副会长王开玉研究员代表本论坛做了大会发言。中国社会学会李培林会长在多次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安徽所举办的四个分论坛,社会学界的同仁们都认为这四个分论坛标志着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走过的足迹,这四个分论坛也被誉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成功品牌。为此,安徽省社会学会在全国社会学界有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2、以课题为突破口,推动学会的学术建设

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学会的学术建设作为学会工作的重点。坚持以课题为突破口,推动学会的学术建设。

2005 6月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有40多篇论文分别在小组和大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会

后,在对论文进行评奖的基础上,学会精选了年会论文,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社会学家谈和谐社会》论文集,全书33.4万字。

2006年,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会拟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研究”这一应用研究课题。该课题获得了省财政厅的项目资助,并于200610月成功入选省科技厅、安徽省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

2006年,我会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如何把我省丰富的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和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当务之急。比如,休宁县黄村的荫馀堂,1997年春,有一个中美文化交流出售给美国的项目,由荫馀堂拆下的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块石件,被装上40个国际标准货柜,漂洋过海运至美国,在波士顿地区塞勒姆市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由中美匠师合作,把它修复成20世纪80年代黄氏家族最后居住的面貌。通过赴休宁、石台、霍山等地调研,课题组的调研报告《保护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一文,在省社科院主办的《咨政》第25期发表后,原副省长田唯谦作了批示:“课题组深入实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有分析、有见解、有建议,是一篇很好的调研报告,请杨果、江山、毕美家同志参阅。”省政协原副主席赵培根的批示是:“省社会学会课题组的这个调研报告很好,可送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旅游局、省文化厅参阅。”

2007年,我们在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中,王开玉等撰写的《构建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上、下)在国家级刊物《中国社科院院报》上发表。《呼吁多方合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发表在《人民政协报》(国家级)上,《构建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在省社科院《咨政》2007年第14期发表后,省政协原副主席战秋萍对该文作了大段批示,指出“本文就我国当前社会变迁中的农村家庭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一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重要社会现象进行了描述。着重分析了婚姻家庭关系变化中的留守儿童、留守女家庭、留守老人家庭、迁移性婚姻家庭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并从构建和谐家庭的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这些建议重点围绕从多元化的家庭外在模式中寻求和谐家庭统一的内在品质,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构建新型的家庭关系有一定的实践意义。”200743《新华社每日电讯》又作了题为《民工潮冲散四世同堂》的长篇报道。20079月,黄家海同志撰写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发表在全国政协主办的《人民政协报》上。

2009年,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紧密联系安徽实际,申报省软科学研究 “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研究”项目获得批准。目前该项目的结项报告已经完成,副省长倪发科在结项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报告对合芜蚌自主创新工作二年多来的实践总结提炼精辟、符合实际。对下一步工作建议有见解,针对性强。请创新办、科技厅借鉴参考。”

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我们还参与了国家的重点课题“全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落儿岭调查”,并于2007年完成了全部调研工作,撰写了调查报告。目前该书已经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3、深化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出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由于各位理事和会员的共同努力,学会的学术建设卓有成效,取得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科研成果,有些成果得到省领导甚至中央领导人的重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从而推动学会的整体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副会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奇撰写的《可能引发一场“农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安徽丰原集团农作物秸秆转化燃料乙醇技术已获成功》的专题调研报告进入国家决策层,中央领导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等先后作了重要批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副会长、安徽省社科院副院长宋蓓研究员撰写的关于《安徽民生工程研究》和《安徽就业问题研究》等社会建设方面的系列丛书;副会长、安师大社会学院副院长方青教授撰写的《当前我国不同阶层体闲方式研究》等均有较好的社会影响;青年社会学工作者、学会副秘书长方金友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中产阶级的演变及社会功能》和《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等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他各位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也有大量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能在这里向大家一一介绍。会后,请秘书处认真统计汇总,将学会各位会员、理事五年来发表的优秀科研成果在学会网站上予以公布。

(三)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学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省社会学学会多年来始终坚持按照法律、法规和学会章程办事,努力做到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科学办会。

1、在思想建设方面

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术研究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使学会始终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自觉遵守《社团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学会章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

2、在组织建设方面

多年来,我会始终注意加强与中国社会学学会、省社科联、省民政厅以及业务主管单位省委党校的工作联系,坚持请示报告制度,积极争取管理机关和业务指导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及时向省社科联上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大型学术活动及对外交流等重大事项均做到事前有请示,事后有汇报。认真完成省社科联交办的工作任务。

在内部管理上,我们坚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涉及学会的重大问题及时召开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或常务理事会研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我会的会议制度有三个层次:会员(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会员(理事)代表大会每年召开1次,常务理事会每年召开12次,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每年召开3-4次,交流情况、研究工作。

在专业委员会建设方面。根据学会的组织建设规划,学会下设若干个专业委员会,以扩大学会的影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20075月以来,我们先后在芜湖成立了省社会学会城市专业委会员,在蚌埠成立了省社会学会社会工作委员会。按计划我们还将成立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旅游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3、在业务建设方面

一是创办《安徽社会学》会刊。二是建立学会网站。三是开展优秀论文评奖,推动学会的学术繁荣。四是成立学术委员会,谋划学会的学术建设。

各位会员、各位理事,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由于广大会员(理事)的热情参与和共同努力,学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在省社科联组织的2004-2006先进学会的评选中,安徽省社会学会被评为“先进学会”。秘书长蔡宪和副秘书长方金友被评选为“先进学会工作者”;在200812月举办的省社科联成立50周年庆典上,孙永珊副秘书长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学会工作者”称号。在2008年举行的中国社会学学会换届选举中,安徽省社会学学会有7位同志当选为理事,其中2位同志当选为常务理事,这在省级学会中是少有的,在安徽社会学学会的历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二、几点体会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根本。作为学术团体的社会学学会,在学术活动中,同样要与时俱进,注意政治方向,把握政治分寸,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敏锐地观察问题。实践证明,作为学术团体,我们密切关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根本,也是学会今后务必坚持的根本原则。

2、开展学术活动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学会作为学术性团体,其性质特点就在于开展学术活动,在重视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突出社会学特色,只有这样,学会的功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会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成绩。

3、省社科联、省民政厅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是做好学会工作的保证。多年来,省社科联、省民政厅一直十, 分重视和关心我会的建设,省社科联及学会处的领导多次听取我会的工作汇报,在业务上给具体指导,在经费上给予资助,支持我会开展活动。省直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如省委政研室、省社科院、省妇联、省粮食局、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汽集团公司等许多单位,都给予了我们许多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4、省委党校的重视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有力支撑。我会多年来一直挂靠在省委党校,正是由于党校领导思想认识到位,对学会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为学会提供工作场地、办公设备和必要的经费支持。在学会日常活动的开展上,党校有关处室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5、秘书处优质高效的工作为学会树立了良好形象。学会秘书处的同志在秘书长蔡宪副校长的直接组织领导下,工作主动、细致,执行理事会和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的决议认真负责,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秘书处的工作不仅受到中国社会学学会领导的好评,同样也受到安徽社会学界的交口称赞。

我们在充分肯定学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学会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有:一是学术活动的质量虽然有了不断提高,但研究问题的理论深度、宏观把握同社会建设的结合上还显不足;二是学会活动的开放度不够,缺少同兄弟省、市社会学学会的学习、交流;三是由于学会活动经费的限制,和基层会员面对面的交流和联系较少,课题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参加的人员还不够多,学会自身在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某些方面与省社科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充分发挥理事、会员的作用未得到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都需要新一届理事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几点建议

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一届理事会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安徽省社会学会在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安徽的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学术活动应首先立足安徽,研究构建和谐安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构建和谐安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言献策,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2、社会学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正是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社会变迁为我们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社会学界的同仁,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还很多,也很严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凸现,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越发突出。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就其共同特征来说,都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因此,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妥善解决民生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为此,社会学界在这些方面具有广泛的用武之地。建议新一届理事会及广大会员(理事)要围绕这些社会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与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去,更好、更多地提供高品质的研究成果和智力支持。

3、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任务艰巨而紧迫,这既是挑战,也是社会学发展面临的机遇。要深化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社会理论的研究,人才是关键。建议新一届理事会在加强社会理论研究的同时,注意培养造就一支社会工作者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

各位会员、各位理事,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的实施,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对社会学的要求更高了,社会学面临的任务也更艰巨了。我衷心希望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的各位同仁,团结协作,继承创新,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的明天更加辉煌!

 

发布时间:2010-11-23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