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民生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12-7-15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民生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出版发行

 

本报银川714日专电  由黄家海、王开玉、蔡宪主编的《民生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714日下午,安徽省社会学会在宁夏银川工会大厦招待厅召开“中国乡村社会管理改革的目标与路径选择》分论坛,同时举行本书的首发式。

安徽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农村改革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陆学艺教授始终都在满怀热情地关注着、研究着安徽的乡村改革,他在序言中赞扬这本书深刻印证了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是中国乡村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品牌。谢寿光教授在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中也指出,乡村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领域、主战场。社会学者应该是一个挖掘者,观察者、记录者、行动者。

本书汇集了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中安徽省社会学会举办的以研究乡村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分论坛,本书把内容分别列为:中国乡村经济改革、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国乡村社会建设、中国乡村家庭与村落建设、民生时代中国农民工新观察。内容上不仅包括了农村社会改革的历程、农村阶层结构的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养老服务、医疗改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的生态建设,也包含了对于农民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的新研究。正如本书后记中所引用的,“社会学家的学术风格:稳健实在,不求哲学的高深和玄妙,透彻入微,不慕史学的恢弘和洒脱。社会学便是这般扎实而平凡的一门学问,接近一切人和一切社会现象,不深涉终极的理念,执著于浅白的表征,靠事实立足,用理论发话,渐次深入,探赜索隐,以期达到对现象之本质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概括,最终形成坚实的社会学的理论。”(丁阿丽、工商导报记者赵以宝)

 

序言一:

中国乡村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品牌

陆学艺

 

安徽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强省。中国的包干到户是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也是在安徽先试点的,还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安徽率先起步的。因此,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能不研究安徽,不能不关注安徽,不能不调查安徽。

安徽的社会学者一直坚持以农村社会学研究为重点,以农村研究为方向。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1993年成立以来,和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一起成立了多个关于农村的研究课题,如中国农民工研究、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研究、迁移婚姻和留守妇女研究,都已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由我担任总主编的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中,安徽的学者承担了三个村。已经出版了《大别山口的美丽家园(落儿岭村)》、《魅力盐铺》,淮南凤台的钱庙村初稿也已完成。他们在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有些不仅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也引起了国际上社会学同行的关注,对外的学术交流、学术影响也在逐步扩大。

2005年,中国社会学会在安徽召开学术年会,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举办了“农民工是中国农村中等收入者的主体”论坛,取得了成功。2008年以来,他们在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上,先后又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国乡村社会建设”、“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分论坛。这些论坛以中国乡村社会为讨论对象,每一个论坛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该领域的学者参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论坛的成果也体现着全国农村研究的水平,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乡村研究的一个品牌。他们的每一个分论坛都邀请我,我也都参加了。为这些专题论坛投稿的作者队伍不限于安徽,而是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也不限于中国,也有外国学者。他们办的论坛不断扩大,在西安办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分论坛上,参加的学者有一百多人,不仅有来自全国许多省市的学者,还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影响较大。这次论坛获得了当年中国社会学会的论坛组织奖。

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的论坛一年比一年多,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赴会的学者一年比一年多,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社会学会采取论坛的形式召开学术年会是一个创新。从参加论坛作者队伍来看,人员也在不断扩大,有专业研究机构的学者,有大学的教师,有党校的理论工作者,还有政府部门的研究者;有中老年学者,还有更多的青年学者。从论坛的内容来看,汇集了各种学术观点、各种视角的理论研究成果,吸收了各种新鲜的理论养分,社会学的研究学理性和真实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也应该有很大改善。但目前却是我们社会发展中面临问题最多的时期,也是最复杂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社会学学者要有一个新的承担。我们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创新研究方式,来验证社会学发展的各种理论模式,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

实践证明,举办论坛是较好的研究方式之一。论坛的举办不仅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也是中国社会学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一个缩影。这个时期是我们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得到媒体传播最多、最广泛、最深刻的时期,也是研究成果被决策层采用最多的时期。我们要继续把论坛的学术活动坚持下去,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研究好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从实践中不断吸取丰富的养分,为社会学的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安徽社会学会在中国社会学会的指导下、支持下和帮助下,汇集了五个论坛的内容,精选了一批论文,内容非常丰富,我祝贺这本论文集的出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摘要)

 

序言二 乡村研究:中国社会学的传统领域

谢寿光

乡村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传统。在中国社会学史上,中国乡村研究有两条主线,即中国早期的社会学和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二者历来都是把乡村研究当作主攻方向或者说主要的研究课题。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四大突出问题:土地问题、乡村现代化问题、农业发展问题和乡村治理模式问题。

中国社会学研究者的担当:面对乡村转型和发展,中国社会学研究者应该明白,乡村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领域、主战场。当前,中国乡村社会面临着如此众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对推动中国整个社会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解决当下中国农村大量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高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界的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个体的社会学研究者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向来考虑。

第一,做一个问题的挖掘者。研究者要善于发现问题,有问题意识。要研究真问题,通过它能看到中国乡村中的一些本质性的规律或者是一些带有启示性的东西。比如,前两年王开玉教授研究的农村人才问题,大量的年轻人走向城市,那么乡村的房子怎么办?边远地区闲置的房子也许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在郊区、县城周边、大城市周边,农村那些房子都很有价值,这里就存在小产权房的问题。再比如,农民的地是集体的,集体的地是不能直接进入流通的,必须是国有的土地才可以进行流转,那么农民怎么去分享土地所带来的巨大的收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真问题。这些年,可以说社会学研究者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学研究者首先看到这个群体十年后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和恶果,并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是有用的,目前包括北京市在内,各农民工流入较多的城市都将农民工的子女融入到当地的学校里了。

第二,假如做不到一个问题的挖掘者,还可以做一个观察者、描述者。当下整个中国社会面临着千年未曾有过的激烈的社会转型和变迁,中国的变化速度之快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作为我们这一代学者,应该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其价值是巨大的。中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化剧烈,在社会转型的同时应该有人把历史记录下来、保存下来,这些记录反映这个社会最真实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百县市的调查,为什么要做百村的调查。把一个村庄的存在、发展、变迁路径忠实地记录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研究者需要有实证的材料。如果我们提不出问题不要紧,我们就去记录问题,找到一个好的视角坚持去观察它。比如,在某个地方做调查,千万不要只做一次,每隔一段时间带着不同的问题再重新调查,这就是近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直在建立调查基地的原因,只有持续不断地去观察,价值才会无限。

第三,研究者还可以是一个参与者、行动者。参与到中国乡村巨大的变革和转型中去,成为一个行动者,这是社会学者和其他的人文研究者最不同的地方,社会学者应该是一个有现实关怀的人,从老一辈的社会学家晏阳初开始办平民教育到今天,大量的社会学研究者去参与一些草根的NGO组织,或者与乡镇合作,帮助乡村建设做设计、做方案,甚至直接去实施方案。比如,汶川地震以后,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罗家德就选择了在杨柳村做调查,参与地震之后的重建,教授原先是台湾元智大学的教授,有过“9·21”台湾大地震乡村重建的经验。作为研究者,他亲自去帮助当地的受灾群众,帮助他们利用各方面援建的资源,去设计重建一些羌族地区有特色的碉楼,把它作为一个旅游点。教授做了两个村庄,一个做得红红火火,已经成为典型。农民也知道这里面是有巨大价值的,家乡重建好了会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现在基本上先进的点就等着别人给他们援建,给他们送钱来,内部的邻里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但是另外一个村庄完全是按照村民自主形成的理事会来统筹村务,他们集体使用村庄的资源。这样,两个村庄的对比价值就大了。这个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们现在还在做,每次跟村民们开会的情况都记录下来,两个村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到成熟的时候,把这些成果出版出来,这样社会学者就不光是一个行动者、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研究者。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当前转型和变革的时代,社会学研究者既可以是一个研究者,还可以是一个观察者,还可以是一个行动者,我们希望三重身份、三种眼光、三种行为都应该同时存在,不像人文学者甘于沉默、甘于书斋,我们是一个行动者,要参与进去,为了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进而从中找到研究和观察的立足点,确定研究者的角色和身份,这就是社会学学科的现实意义之所在,也是我们乡村研究容易出成果和取得成就的地方。

安徽是中国农村巨大变革的试验场,这些年安徽省社会学会一直确定以“乡村研究”作为主攻和研究的方向,我是全力支持的。此次安徽社会学会五年来举办的关于农村社会研究的论文编成这本书,集中了这几年来在农村研究方面的精品文章,很多青年学者的论文都是中国社会学年会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作为社会学的研究者,同时作为一名出版者,我希望大家在乡村研究问题上能出更多的成果,能为现实的乡村变革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摘要)

 

发布时间:2012-7-15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