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推进民生工程 构建和谐安徽
发布时间:2013-1-6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推进民生工程   构建和谐安徽

            姜华有

  

[摘要]   实施民生工程是构建和谐安徽的基础工程。实施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施民生工程的基本经验是:改善民生工作与项目化管理相结合;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更新发展理念与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在看到实施民生工程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实施民生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保障、项目管理、保障水平低等问题。着力提高民生工程实施水平,必须加快发展,夯实民生工程的物质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拓展民生工程实施思路;健全实施民生工程长效机制。

[关键词]   民生工程    和谐安徽

[中图分类号] D669(25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姜华有(1965—),男,安徽舒城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Livelihood projects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Anhui Research

Jiang Huayou

Anhu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Hefei Anhui 230022

 

Abstrac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engineering is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anhui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mplement minsheng engineering make people gained province, promote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dres and masses, closely. Implement the basic experience is people's livelihood engineering work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o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is united in wedlock; combine Increasing input and deepening reform; combine To resolve outstanding issues and JianZhangLiZhi; combine Updated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improve working style; combine Combined with the risk; best "The rules action" and "voluntary" combination. In implementing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see the achievements of engineering, but also to enhance people's livelihood, face suffering consciousness in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such as fun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afeguard level adopted. Strive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level, we must speed up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engineering Inter-external experiences, expand minshe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ideas;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long-effect mechanism.

Keyword: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Harmonious Anhui

 

实施民生工程,是我省立足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安徽崛起的战略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实施民生工程是复杂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不断总结经验,精心组织,健全机制,合力推进各项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构建和谐安徽我省民生工程扎实有效推进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近代孙中山提出 “民生主义”,将民生概括为“衣、食、住、行”四大要素。民生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这是我党新时期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与完整的政策取向。民生直接反映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实施民生工程的显著成效

实施民生工程是我省实践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安徽的基础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总体小康水平,但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存在着部分群体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不健全,教育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出现“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影响着安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2007年起,我省将实施民生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主要抓手,全面推动和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几年来我省实施民生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

1、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民生工程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2007年,启动实施12项民生工程,主要解决“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2008年,围绕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实施18项民生工程。2009年实施28项,逐步将民生工程项目覆盖到“住有所居”和“劳有所得”范畴。同时,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建立农业保护体系,分别实施了乡镇文化站、农民工培训、政策性农业保险等项目。20102011年实施33项,涵盖生活保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建设等领域,使6000多万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2、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年来一千多亿元的民生工程投入,拉动了消费,扩大了内需,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3、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我省实施民生工程,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公共财政的建设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关注民生问题上。政府财政主要转向社会公共领域,重点加强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通过实施民生工程,改善了政府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改进了工作作风。

4、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施民生工程,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省公共财政在向民生倾斜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农村地区。实施民生工程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

5、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我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促进了和谐安徽的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民生工程中,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实惠,分享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从而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拥戴,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二)实施民生工程的基本经验

1、改善民生工作与项目化管理相结合。我省民生工程以实施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将改善民生的每项内容,不论是有形的基础设施还是无形的公共服务,不论是由政府所提供的纯公共产品还是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准公共产品,都以项目的理念指导,项目的手段实施,项目的标准验收。这就使每项改善民生工作的质量有标准,有利于对实施的过程控制,使完成任务的期限明确,实施主体的责任清晰。

2、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相结合。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一要靠增加投入,二要靠深化改革。不增加投入,社会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不深化改革,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我省实施民生工程注意把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这二者结合起来。

3、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从我省实际出发运用政策措施、经济手段、法律法规等多种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难”、“最怨”的事情。同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决策责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实施民生工程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将富民、惠民、安民措施加以规范化、制度化,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

4、更新发展理念与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才有动力和活力。我省实施民生工程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要求广大干部树立“民生问题无小事”的观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干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5、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对于改善民生既充满热情,又脚踏实际,循序渐进,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尽力而为;另一方面,立足现实基础量力而行。我省将统筹规划和滚动发展结合起来,一些项目采取了分步实施的办法。五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通过自我加压,克服了实施民生工程存在的困难,民生投入非但没有“缩水”,反而大幅增加,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6、“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我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市县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正确处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规定动作不缩水,自选动作有特点,使民生工程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各地根据实际,或者在实施规定项目的标准上有提高,使群众受益更大;或者在实施项目数量上有增加,使民众受益面更广。

二、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实施民生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生工程资金保障问题

1、民生工程部分新增项目和资金指标出台滞后,有些招标工程存在流标现象。民生工程实施几年来,每年都有新增项目,但新增项目多在23月份甚至更晚下达,而此时财政预算早已编制完成,并且已获人代会通过,这必然增加民生工程配套资金安排的难度。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项目公开招标,由于农村公路造价低,资金到位慢,来投标的施工企业较少,经常造成流标。而采用低价中标的企业,由于报价较低,在施工时经常扯皮,影响工期和质量。

2、群众筹资难度较大。一是近些年民生工程集中实施,需要群众筹资的项目多,这对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来说难以承受。二是有些项目因群众受益不均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筹资难。如公路“村村通”,不能直接受益的农户往往不愿意筹资。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增加了筹资难度。

3、部分市县区的配套资金压力过大。每项民生工程,中央和省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同时也需要地方相应的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由于民生工程项目逐年增加,标准逐年提高,所以地方配套的资金也逐年增多,这对财力紧张的地区来说压力很大。县区仅民生工程配套资金多的占财政收入的20%,少的也占10%以上,配套资金规模过大、负担过重。民生工程政策受益群众主要在农村,对于我省的那些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财政十分困难,承担的民生工程任务繁重,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大。随着各项惠民政策标准的提高,县级所要负担的资金将越来越大,再加上县级要全部承担落实这些惠民政策所需的行政运行成本,这对于财力薄弱的县来说难以承担。受财力影响,一些惠民政策在执行时就会打折扣。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资金调度、加快项目实施。二是进一步加强省、市、区各级的沟通衔接,畅通信息渠道,对相关工作进行超前谋划,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解决问题的配套措施。加大各级资金的统筹衔接力度,加强同上级有关部门的衔接和沟通,加快各民生项目基础性资料的采集、完善、报送工作,促使上级资金尽快到位。三是切实帮助解决配套资金难筹集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对财政困难县市的扶持政策,创造条件解决资金配套负担重、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努力实现全省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四是强化民生工程资金监管,对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和报帐管理,将资金拨付与工程建设进度、竣工验收结合起来。

(二)项目管理问题

一是项目进展不平衡。救济类项目进展较快,工程建设类项目少数地方进展迟缓。二是农民工培训项目有待整合。劳动、农委、扶贫办、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有培训任务,造成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同时,培训的内容设置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农民的求学愿望不完全一致,降低了农民工参培的热情。三是建后管理有待加强。如农村水泥路,有的地方因山高坡陡,被山洪冲毁,影响交通;“农家书屋”一类工程启动后,关键是要有后续经费的保障,从而保证设施的更新和管理。

要采取措施加强项目管理,整合资源发挥整体效能。对建成的工程类项目,要加强项目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探索创新项目管护机制,确保民生工程项目持久发挥效益

(三)社会保障问题

一是社会保障存在盲点,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二是保障水平比较低。我省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大,省级财力也有限,造成一些方面保障能力不足。如五保供养经费的巨大压力更多地由县、乡财政承担,致使部分地区五保集中供养政策难以落实。许多生活保障项目尽管基本实现了宽范围的全覆盖,但大多只是低水平的全覆盖,与国内先进省份比差距不小。新农合目前许多省(市区)人均筹资水平达到或超过150元,其中最高的北京、上海等超400元,而我省目前人均仅120元。我省农村低保2011年平均标准为1400元,相当于1998年全省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水平。在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民生政策的政出多门问题。民生政策政出多门的问题突出。新农合的筹资标准是统一的,但补偿方案和标准各市、各县不尽统一。从劳动保障方面看,劳动关系能够全国自由转移,社会保险转移难度大,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解决上述问题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实施民生工程各部门协调合作,提高民生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善民生措施的协调性

三、锐意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民生工程实施水平

1、加快发展,夯实民生工程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治本之道在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欠发达仍然是安徽最基本的省情,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矛盾。要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缓解经济欠发达带来的巨大压力,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借鉴国内外经验,拓展民生工程实施思路。解决民生,有地区特殊性,也有共性问题,实施民生工程必须开拓视野,注意吸取国内外有益经验。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照其他省市,建议我省进一步加大就业民生工程的力度。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上海市实施的“千人、百人就业项目”的招聘对象锁定失业者、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群,并开发设计河道保洁员、交通协管员、林业养护员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岗位,由政府出资购买劳务和服务。这种运作方式效果十分显著,目前,由市、区(县)两级政府出资购买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2010年已重点“托底”安置了近80%的岗位,政府不仅购买岗位安置就业,还为市民培训买单。

住房是民生之安。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国内外的保障性住房经验值得借鉴。在英国的住宅体系中,经济适用住宅分为三类,一是廉租房,即向低收入居民提供低租金住房,政府对一些建房活动给予资助。二是折价房,即由政府资助建设或开发商建设的,为满足中低收入阶层需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位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三是共享产权住宅,由政府和居民共同拥有产权,价位也稍低些。[3]目前沪苏等部分地区试点英国共有产权制度,成效明显。在解决医疗、社会保障等其他民生问题也要大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要根据形势和群众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和拓展以民主促民生工作领域和内容,如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资源环境等,让人民群众在多领域、宽范围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健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健全民生工程项目选择机制,增强改善民生工作的针对性。从安徽实际出发,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研究,科学、民主决策,确定每年的民生工程实施项目,弄清轻重缓急,把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根本利益相结合,把改善民生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健全民生工程运行机制,增强改善民生工作的执行力。民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涵盖面广、投入资金大,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协调运作的方针建立科学的服务运行模式。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民生投入持续稳定增加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省财政在满足民生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循序渐进,提升民生支出的比重,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要编制好“民生预算”,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实施民生工程,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对财政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种临时性、短期性安排资金或在预算外追加经费“办实事”的做法,已不可能实行有效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系统规划和预算制度。民生工程项目一旦确定后,就应围绕所确定的项目资金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认真测算,并逐项编制预算,将其数据分解纳入到每一年度的政府预算,以切实有效解决财政持续保障的问题。二是形成稳定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各地要采取以奖代补、贴息、配套、担保等形式,鼓励和吸引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三是要是创新服务经营方式。建设好民生工程,并使之能够持续发挥好作用,就必须在运行模式上进行创新。在运行模式上,要改变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探索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解决。如在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可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兴建。四是强化民生工程落实机制。实行民生工程建设承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格局,省、市、县、乡四级将民生工程分解到具体领导和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和考核奖惩办法,向社会公开承诺。严格实行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

制定我省改善民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增强民生工程的系统性、前瞻性。象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一样,出台民生工程的五年乃至十年规划,制定改善民生的远景目标及其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我省的改善民生工作必须做到四个转变:一是从满足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向保障百姓的民生权利转变,尊重、保障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二是从困难群体救助向长效普惠转变,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三是从满足生存需求向满足发展需求转变,为群众创业创造平等机会和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四是从解决百姓最急最难问题向进一步提升老百姓安全感、幸福感转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安心、称心。

 

注释: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N].新华网,2007-10-24.

[2]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2-8第四版.

[3]政府与个人将共享经适房产权.新闻晨报 .2010-2 -4第三版.

 

 

通讯地址:    230022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发布时间:2013-1-6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