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城镇化中的美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3-8-6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城镇化中的美好乡村建设
——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调研
陈小洁*
 
摘 要  如何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美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
关键词  美好乡村 目标任务 问题 对策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du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 research o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of Bengbu City
Chen xiaojie
China is now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goal i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sides, we also need to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trategy is a new project and new carrier for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t is also a big innovation in the integr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practice.
Key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Objectives and tasks, Problems, Strategy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年9月,《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出台,蚌埠紧随其后也出台了《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紧锣密鼓描绘本土“画里乡村梦里老家”。为全面掌握了解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笔者深入蚌埠市的禹会区秦集镇石巷村、宗洼村、大徐村,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杨湖村,五河县新集镇李八村、头铺乡八岔村等走访调研,听取乡村干部情况介绍,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谈。到有关部门单位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做出以下调研。
一、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一)美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理念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的新工程
 美好乡村建设要按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有机统一起来,将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所谓“宜居”,就是要通过连片推进村庄整治、中心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旧村庄整合改造建设成为农民群众宜于居住、喜爱居住、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农村新社区,真正成为能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所谓“宜业”,就是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创业环境,配套推进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使农村成为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要求的平台,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所谓“宜游”就是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充分挖掘、保护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耕读文化底蕴,并注入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美、田园山川秀美、民俗文化精美、农家菜肴鲜美等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旅游、森林旅游、古镇古村游、民族风情游等乡村生态旅游业,使人们在美好乡村里感悟生态之美和人文魅力,使农民在发展旅游业中增收致富。
(二)美好乡村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蚌埠市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蚌埠要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要实现这个愿景,减少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美好乡村,是其中的重要支撑。2005年中央作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乡村面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农村是城市的腹地,建设美好幸福的皖北中心城市,就必须有若干个美好乡村来支撑。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就是要以城乡统筹为方略,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夯实农业基础,在加快城镇化中加强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美好乡村建设,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
由于受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和民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尚处于由点上探索向面上推进的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2011年我市三县GDP占全市比重不足50%,分别低于两市的15.2%和15.8%个百分点。同时产业结构不优,三县尽管工业比重均超过30%,怀远县二产比重位居三县首位也仅为42.75%,远低于全市49.3%的平均水平。二是农村人口多、村庄过散、布局零乱。全市现有农业人口262.4万人,分布在55个乡镇、925个行政村、5316个自然庄。村庄布局零乱,建新不拆旧,空心村很多,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庄,存在村村有一点、村村一点点的局面。农村建房规划落后,楼房空置率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内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矿产开发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四是内生动力不强。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民对村庄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解决这些问题,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从农民最期盼、最容易见效的地方做起,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重点更为突出,力量更易凝聚,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迅速推开,较快改善农村面貌,更好地调动农民积极性。
(四)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是农村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要选择
一是中央有要求。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强调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二是省里有政策。省委、省政府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目标有责任、有部署有举措、有考核有奖惩。三是我市有基础。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县域经济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特别是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扶持皖北发展力度的加大,以及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加快发展内生动力的明显增强,都为建设美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各方有动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十分强烈,可以说,农民对幸福生活有新的期盼;各级各部门正在推进城乡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都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是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我们所要推动的发展是涵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科学发展,让占人口多数的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30年前,我们率先开展的大包干,核心是赋予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解决农村温饱问题。30年后,我们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就是要着眼更高的目标,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从做得比较好的地方看,美好乡村建设顺应农民群众的新期待,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顺应民心,符合民意,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美好乡村,美字当头,又美又好。按照《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建设美好乡村共三大部分内容,完成三项目标,实施六大工程,提供四大保障。到2020年,确保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
(一)生态宜居村庄美
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1.统筹城乡规划建设,规划科学布局优美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做好村镇布局规划,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布局规划,明确县市域中心镇中心村的数量与定点。抓住县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机遇,搞好村镇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要加快推进土地整理置换,把土地整治试点与中心镇中心村培育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先复垦后使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整理复垦后的新增耕地指标优先用于满足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需要。加快促进农村人口集聚,要以优化农村人口和村庄布局为基本导向,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为基本载体,着力推进农村人口和村庄向中心村集聚;要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把中心镇中心村作为推进农房改造建设的主要载体,统筹实施镇域住房改造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民建房水平。
2.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整洁环境秀美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着力推进连片整治,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要求,编制区域一体化的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加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综合整治力度,提高整乡整镇的整治比例,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好乡村;要扎实推进分类整治,按照“重点培育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和合理整治撤并村”的要求,深入推进村庄分类整治,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尚未整治的村庄,要根据其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集体经济实力,开展分类整治,对那些处于萎缩状态的偏远小村应引导其异地搬迁重建,相关的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可用到重建地的相应项目上来。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景观面貌,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效果好的村庄。特色是美好乡村的生命。田园风光的存留也许只是表象,实际上只有骨子里“和而不同”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村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
(二)兴业富民生活美
美好乡村,不仅面子要美,里子更要美。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夯实生活甜美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园、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水平。要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农村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加快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要大力发展集体物业经济,把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村庄整治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物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宅基地整理复垦带来的收益,规划建设一批集体物业,为村级集体经济营造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文明和谐乡风美
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1.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建设,乡风文明素质纯美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的培养尤为重要。特别是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丰富美好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不仅能活跃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农民自信心、自豪感和幸福感,也能激发他们用自身的努力打造美好乡村,建设幸福和谐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全面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牢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从农村环境的整治,到农村文明的提升,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有,这才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所在。
2.推进公共服务建设,社会和谐服务完美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坚持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保障,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强化民主管理,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完美的公共服务。要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农村社会救助救济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健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五保对象、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不断扩大慈善救助覆盖面。要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普遍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加强面向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中高级医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要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导向,把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美好乡村建设坚强的组织堡垒。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农村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蚌埠市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我市共有924个行政村,首批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129个,纳入省考核的111个,我市自行组织开展的18个。通过集中新建和旧村改造的方式,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特色产业村、重点景点周边村、交通干线沿线村。
1.建立组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出台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各县区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统筹协调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2.统一规划。目前三县村庄布点规划和首批中心村建设规划全部完成,并已通过专家评审,怀远县共布局317个中心村,394个自然村;五河县共布局185个中心村,131个自然村;固镇县共布局168个中心村,257个自然村。
3.保障投入。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根据省《实施意见》要求,我市2013年统筹安排8600万元专项资金,已经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区也都设立了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如怀远县从2013年开始,县财政安排了5000万元资金,并逐年增加。固镇县安排了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五河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一事一议奖补资金700万元。二是整合涉农资金。整合财政、住建、国土、农业、环保、水利、交通、扶贫、发改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点,出台《整合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项目指导目录》,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新格局。三是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我市和国开行合作开展新型城镇化融资试点工作,成立了蚌埠市城镇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现已完成项目谋划及项目前期相关手续的办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开行正同步开展贷款评审工作,拟按照50亿元贷款额度向总行申报。怀远县注册成立蚌埠美好乡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淮上区成立美好乡村建设投资公司,探索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拓展美好乡村建设投融资渠道。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制定出台《蚌埠市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从资金筹集、工程招标、资金报账、财务核算、资金拨付、竣工决算、审计与监管等方面建章立制,保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的高效使用。
4.硬件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谋划了怀洪新河灌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并列入了国家规划,争取了农村安全饮水、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茨淮新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大中型和户用沼气、基层动物防疫站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18类项目,从村庄道路建设、危房改造、改水改厕、垃圾处理等农民反映最强烈、需要最迫切的事情抓起,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在中心村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五河县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水韵五河·美丽乡村”建设行动,集中开展了国省道沿线环境整治、乡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建设、城乡绿化美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建立完善了“组保洁、村(居)收集、乡转运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五河县累计投放3210个垃圾桶,修建331个垃圾池(房),配备577台各类垃圾车。同时,该县还探索实施卫生保洁市场化管理机制,采取“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明查与暗访结合的督查方式,定期评议各村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全县33个中心村基本成立了3-5人的保洁队伍,镇村保洁队伍达500多人。
5.典型示范。我市共有924个行政村,首批确定为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129个,其中纳入省考核的111个,我市自行组织开展的18个。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文明培育、管理创新六大工程,出台《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事项分解表》,明确任务分工,推动工作落实。目前,全市正在从中心村中再筛选三分之一建设基础较好的村,整合项目资金连续两年集中投放,采取“穿衣戴帽”形式推进旧村改造,形成典型示范。市委市政府建立市级领导联系示范中心村建设制度,在全市第一批中心村中选择17个具有代表性的村,每名市级领导联系一个村,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加大帮扶共建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整村推进型。如杨湖村和李八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村庄整体迁建,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统一建设或群众自建,配套建设道路、绿化、上下水等基础设施,并建立环卫管护等长效机制。这种类型投资规模大,建设标准高,符合土地整理溢出土地指标较多的村。
“穿衣戴帽”型。如清河村,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实施旧村改造,统一配建基础设施。该村主要通过争取省市支持,集中投放项目资金,以政府补助的方式调动群众积极性。这种类型政府投入资金较大,符合有一定规划建设基础的村。
产业支撑型。如八岔村和石巷村。八岔村以银杏为依托,大力发展林果业和庭院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该村还配建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村庄变成林场,庭院就是聚宝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石巷村依托黑虎山山村坡地大力发展石榴,招商引进特种栽培项目,发展休闲体验式农业,吸引城市市民,推动新农村建设。
“涂脂抹粉”型。如宗洼村和大徐村,对现有村庄小修小补,统一粉刷,新建农户一律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严格控制违章建设。
(二)存在问题
1.改革配套滞后
美好乡村建设涉及农村投入体制、分配体制和运营机制,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一是农村现有住宅、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尚未建立产权制度,不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和推进市场化运作。二是土地流转和收益分配方式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规范。三是现有农村信贷金融政策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缺口大
一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根据测算,采取旧村改造模式的中心村,以300户为规模的村庄改造,农房改造约需资金450万元,道路硬化约需300万元,绿化亮化美化约需100万元,文化场馆建设约需100万元,污水垃圾处理约需100万元,一次性投入共需1千万元。如我们走访的清河村,采取的是旧村改造模式,仅两百余户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就达到600多万元;采取整村迁建的杨湖村,三年来,政府累计投入达到5千万元以上。这些村下一步还面临供水供电、垃圾处理、上下水保障等多方面配套资金缺口和后续管理费用。二是项目资源整合难。面向农村的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分散在二十多个部门和单位,各有各的项目审批渠道,各有各的投入方向和考核要求,条块分割,有些还需要基层配套,牵涉多方利益。
3.的科学性不强
全市中心村规划是在较短时间内突击完成的,存在较多的同构化现象。规划对各个中心村的基础建设和资源禀赋缺乏深入调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难以体现各自的特色风格,难以发挥各自的优势长处。规划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征求基层干部意见,难以充分体现群众意愿。一些长期展开建设的村出现规划和建设“两张皮”现象,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强造成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
4.支撑不够
全市像八岔村通过一村一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不多,农业产业化发育不充分,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就地转化。
5.整治难度大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欠帐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群众住居分散、固有生活习俗等因素,造成环境整治一次性投入大、长效机制建立难、反复性强等问题。
6.连动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美好乡村建设着力点仅放在村,忽视重点镇的打造,不符合 “四化”同步的发展要求,违背城镇化梯次发展的客观规律。
7.推进不均衡
有的地方干部有畏难情绪,工作难以展开,不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有些地方存在不顾承受能力,盲目贪大求快,行政强迫命令等违背群众意愿现象。
四、市美好乡村建设对策建议
(一)注重以人为本
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认同、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中心村建设为典型示范,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到示范村参观学习,切实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级财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把美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建立畅顺的沟通渠道,使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能畅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真正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凸显“文明和谐乡风美”这个目标,加大乡村文明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文明意识。开设道德讲堂讲座,组织巡讲道德模范事迹,评选“身边好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保护地方民俗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建设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
牢固树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意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县财政新增财力按比例切块,建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并逐年增长。政府扶持工业和科技项目资金重点向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倾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对美好乡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大对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
按照“以县为主、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进行项目包装,力求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大力整合土地增减挂钩、农业综合开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全力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对通过土地整治获得的土地出让收益按一定比例返还农村,用于农村公共基础配套建设。继续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美好乡村建设,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试点。
(三)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
把美好乡村作为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考虑人口变动和产业发展变化因素,按照适当超前、因村制宜,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原则,注重保持农村原生态面貌,展示各自独特韵味,继续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使规划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本地实际,反映群众意愿,当前要根据提升改造、整村推进等不同类型,进一步完善第一批中心村建设规划,启动和谋划第二批中心村建设规划。开展优秀村庄规划评选,宣传典型,为其他村的规划提供参考、借鉴,提升整体规划水平。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一旦规划确定,就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科学推进,分步实施,防止建后拆、拆后建,劳民伤财。
(四)破解政策瓶颈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农村房屋、宅基地、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允许在县域范围内流转、抵押、继承、买卖,让静资产变成活资本。推进新建改建村社区化建设,市场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改革农村信贷抵押政策,降低信贷门槛,采取信贷补贴措施,扶持农业产业化。
(五)同步启动重点镇建设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全市确定一批重点镇,赋予城关镇同等规划建设权限,纳入全县(区)市政总体建设规划,安排必要的土地使用指标,扶持发展房地产开发,建设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园区,文化卫生设施和群众体育休闲场所,使之成为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生态优良、实力较强、特色鲜明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承载吸纳部分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充分发挥城乡纽带作用。通过镇村连动建设,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防止出现空心村、留守村。
(六)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依靠带头人、致富能手等组成的“好班子”,摸索适合当地致富的“好路子”,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美好乡村中的领导作用,增强村庄自身的产业支撑能力。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探索推进园区与美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新机制,将美好乡村安置点建设在园区周围,一并解决农民的生活就业问题、园区的招工、土地指标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
(七)深化农村环境整治
深化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畜禽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明显下降,绿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农村环境面貌有根本性的变化。一要结合村庄布局调整特别是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二要在组织体系上,建立环保、农业、城建、水利、林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村为责任主体的农村生态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和推进机制。三要注重调动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要发挥村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带头作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竭力营造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的氛围。
(八)强化工作措施
赋予市县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必要的整合项目资金权限。把美好乡村建设纳入县乡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建立考核评价和监督体系,形成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各类协会、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要树立长远思想,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环境保护,注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防止一哄而起。按照示范引路、典型带动的原则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防止强迫命令。要把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与群众沟通协商贯穿到所有工作的全过程当中,切实体现民主公开、阳光操作、公平公正。防止大拆大建。严格按照项目资金匹配情况推进工作,杜绝形象工程和短期行为,防止超越承受能力追求大而全,造成“半拉子”工程。
总之,美好乡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为谁而建、依靠谁来建设。各级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凝聚民心民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让广大群众增强幸福感。


*中共安徽省蚌埠市委党校讲师.
发布时间:2013-8-6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