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安徽省社会学会在武汉举办“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论坛
发布时间:2014-7-23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安徽省社会学会

在武汉举办“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论坛

 

201471012日,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711下午,安徽省社会学会举办了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论坛,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山东、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安徽等地的中国社科院、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委党校、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全国各地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由安徽省社会学会主办,安徽省社会学会会长黄家海和安徽省社会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蔡宪主持研讨会,会议围绕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乡村治理的新格局、城镇化背景下的村落建设、现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思路等问题展开了研讨,有16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发言。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教授出席论坛并作学术讲演。,安徽省社会学会自2005年换届以来的10年间,每年都举办一个研究农村方向的论坛,这种以一个主题论坛不断坚持下去的研究精神难能可贵,坚持的品质和始终如一的专业精神在学术研究领域显得尤为重要,为形成学术共同体、学派做出了学术积淀,也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大数据时代,专业化很重要。安徽的这十个论坛,是很有特色的论坛。谢寿光教授还讲到,陆学艺先生和他都参加了这十个论坛的研讨。他希望安徽省社会学会能把安徽省社会学会这十年的研究成果和走过的学术道路进行总结,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安徽省社会学会会长黄家海发表讲话,他认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加强社会治理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把第一道防线治理好。推进社会治理,党的领导是核心,政府是主导,公众参与是主体,法制建设是保障,需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乡村街道、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参与积极性。要集全社会力量,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安徽大学的范和生教授就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作了发言,乡村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协调好政府与社区、社区与村民的关系,走出政府强大、社区弱小的关系困境,消解乡村治理共同体式微的风险。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过渡性、模糊性状态需要重视治理主体的建设问题,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作为一个重要次级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要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社会稳定中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皮书研究院吴丹副院长就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现状作了分析,她特别就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最新数据成果,把握学科动态和走向做了重点说明。她还讲到,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丰富程度相比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空间更大、内容更丰富,她还列举了农村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数量与质量以及农民参与状况等问题可以继续进行深化研究。

山东大学的王忠武教授介绍了农民赋权和村庄善治相关问题,村庄善治是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村庄善治不同于传统农村管制模式的一个根本之点在于农民本位和村民自治,而要实现村庄善治以及村民自治需要改变目前的权利配置方式与权利结构,向农民大幅赋增权力。农民赋权可以极大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和能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村民自治和村庄善治的必然选择。

安徽大学的沈昕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徽州宗族“善治”及对现代乡村治理的启示,传统乡村“善治”资源可以转化为推进当代乡村治理的丰厚营养和内生动力。治理范围全面覆盖启示现代乡村治理应把握整体性原则,治理文本完备启示现代乡村治理应注重完善政策法规,治理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启示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应加强微观机制建设,治理主体多元启示现代乡村治理应强化治理资源优化配置,治理手段多样启示现代乡村治理应力求综合施策。

华东师范大学的郭娟老师就农村流动人口与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发言,她指出,农村流动人口规模庞大,现今的乡村仍以“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为主。要加强基层乡村治理,光靠现有农村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促进农村精英回流,吸引有文化、有技术、能创新的中青年力量建设乡村。

安徽省社科院的方金友研究员作了关于新媒体传播对乡村社会治理影响的发言,他讲到,新媒体对乡村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主要有宗教传播、乡村社会黄赌毒现象以及对乡村消费行为的引导三方面,另外,网络谣言的传播也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要形成网络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必须细化乡村社会治理的功能、提高乡村社会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乡村公民的自立性和他立性相结合。

安徽大学姚德薇副教授就乡村研究问题展开发言。她讲到,现在乡村研究有两个局限,一是明星村庄、超级村庄属于特定环境,其研究成果不足以推广;二是微观研究拓展到宏观是个与争议的问题。现在很多自然村人口少,行政村又经常变动合并,而乡镇作为国家一级行政机构相对稳定,在未来可以扩展乡村研究,将乡镇作为新的乡村共同体单位,发挥乡镇对传统与现代、市场与政府、个人与组织的结合体作用。

安徽省社科院的吴树新副研究员就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进行发言,他讲到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应当做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组织服务和法制保障几点。

安徽大学王云飞副教授谈到,乡村治理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关乎我国社会稳定和团结。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乡村治理主体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构成。乡村治理主体必须要采取系统化的方法构建一个有序的有机整体,乡村治理必须要将这些主体整合为一个系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提升乡村治理的水平和成效。

安徽大学夏当英教授谈到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成本代价问题,对于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环境提出几点建议,包括丰富乡村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技术;尊重农民、培养农民自主意识,发挥其自身主体性;发挥乡村文化贴合民间信仰、调节身心的作用。

合肥师范学院黄伟教授就村民自治制度框架下的人民当家做主这一主题展开发言,谈到不同利益主题协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自治制度的作用使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

安徽省直党校胡文静副教授讲到,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安徽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只有紧紧抓住就业这个关键点,推进以人为核心城镇化,深化政府的体制机制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四融入”;才能真正实现提升安徽人口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安居乐业的良性互动。

安徽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开玉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本次论坛的讨论内容进行了点评,论坛的专业化方向得到了全国学者的认同,他还联系安徽省社会学会十年十个论坛的特色(包括在省内举办学术年会的十个论坛),论述了坚持联系实践、坚持专业化方向是论坛的生命力所在。他认为这十个论坛是全国社会学者的共同创新,对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有着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探索建立许多新学科分支、新的学派。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业改革的大省。大包干、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等都是以安徽为起点的。安徽也是一个人口流动的大省,每十个农民工中就有一个安徽人。安徽是最早开展中国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失地农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妇女、中国迁移婚姻等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的省份。这些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新时期社会学面临的新课题。这些研究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二是对社会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建立了新的学理、新的样本和新的范式。阶层结构研究是各国社会学研究的“铁饭碗”,安徽也是最早开展社会阶层研究的省份,我国的社会结构阶层在改革开放、人口流动中呈现出了新的态势和新的走向。中国城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世界的城市化是一个模式,而我们的城镇化是发展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并举。有成功的经验,衍生的问题也比较多,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多彩。安徽80年代在全国是率先研究城镇化的省份之一。三是通过十个专业化的论坛,使社会学学科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举办论坛,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全国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发挥了社会学的影响力量。

                                        曹姗姗、周艳、方金友、孙永珊

                                                2014711

 

发布时间:2014-7-23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