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把快乐留给别人 把责任留着自己——怀念恩师王开玉教授
发布时间:2016-10-21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把快乐留给别人  把责任留着自己

——怀念恩师王开玉教授

社科文献出版社  丁阿丽

 

我的老师王开玉教授,于2016917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其实当天上午,我已接到学妹陈丽雯的电话,说老师在公交车上摔倒被120送进医院,并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下午6时左右,又接到了她的电话,她抽泣的说“阿丽姐,王老师走了……”,安慰了她几句后,我挂了电话,有些懵,不敢也不愿相信王老师走了,蔡宪校长之后的电话让我明白王老师真的走了,我说不出话,哽咽,眼泪只是不自觉地往下流,我与老师的情缘就此了了吗?可以还记得……

 

20118月,我与王老师第一次见面。那天我背着书包,走进合肥百货大楼,因为楼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我找不到您的办公室,正焦急地找电梯,您给我打电话说“你到4楼,我找个学生去接你”,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了吴丹姐。见到王老师的第一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腿脚还有些瘸(后来知道是摔倒后留下的后遗症),非常平易近人,张罗着给我倒茶,说“这是你的学姐吴丹,以前也在我这里待了五六年,现在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工作,你以后要多和她联系”。

就这样,我在王老师的身边实习了1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我接触到了蓝皮书,参与了“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的资料整理和写作中,了解到蓝皮书的写作体例规范和影响力,这也算是对我之后从事蓝皮书的工作起到了启蒙作用。

您深知,要想做好学术,除了要“板凳要做十年冷”,还要“走出去”。只有走进农村才能了解基层现状,只有走到学者中去才能领略大家的思想和智慧。为了让我们尽快的成长,您带着我们参加“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钱庙村”的调查,这是您负责的安徽省第三村的调查,为的是能够为后来的学者研究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了做好调查,您提前几个月准备访谈提纲,组织老师和学生熟悉材料,您的思维敏捷,观察细微,总能找到一本书的亮点,并把钱庙村书记村委刘利的日记摘录在书中,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看到一个人是怎样带动一个村走上致富之路的。我还记得您为了给这本书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和《大别山口的美丽家园》《魅力盐铺》一样让人眼前一亮,您牺牲几个中午的时间,去新华书店寻找灵感,有一天您高兴地和我说,“《发现钱庙》这个名字不错,有些神秘,又让读者有看书的冲动,这个好”。此外,您还筹集经费,带着我和其他学生参加了20127月在银川召开的中国社会学年会,20128月在南昌召开的皮书年会,聆听大师们的演讲,接受学术的熏陶。

您学识渊博,身兼数职。作为安徽省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主任,您带我参加了2012年的安徽省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也让我了解到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性,最后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了评估总结,当时您看了总结后说“这是阿丽写一个最好的一篇文章”。当时我既高兴又羞愧,高兴的是您又一次夸奖我,羞愧的是之前没有太用心完成您交给的任务。

您一生勤勉,笔耕不辍。在您工作室实习期间,您白天接受记者采访、看书、写作、参加各种会议,晚上还要参加电视台节目的点评工作,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您有时候笑着说“审片子比写文章、出版书要轻松很多”。其实您是累了,但是您舍不得休息,记者的新闻还等着您点评,学生们还需要您的点拨和指导。如今,关于您点评的新闻信息已印成有十几本书,您执笔撰写和参与指导的著作和文章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书目已占据了整个书的勒口。

您关注弱势群体,常怀感恩之心。记得您每次去吃饭,就会打包没有吃完的好菜,说“带给小区的看门的大爷,他没有亲人在这里照顾他,挺可怜的,给他加加餐吧”;您会让餐厅的服务员给您一张纸,说“我给你写个好评,这样领导会给你加点工资的”;您会记得接送您的司机,给您讲解过内容的解说员,哪怕只是一次见面,事后您会寄给他们一些茶叶表示感谢;您帮助学生义无反顾,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您说“我从不挑学生,不管是社科院签合同的学生,还是你们这些实习生,只要是跟着我的学生,我就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您对您的老师陆学艺先生的情谊让每一个学生感动,为了纪念陆学艺先生逝世三周年,您再版了陆老师做序言的《不一样的童年》,并寄给了陆学艺先生的学生和挚友,当学者片面解读陆学艺先生的中间阶层并提议质疑时,您写信表达您的观点和愤怒,极力维护陆老师的学术成就。您以社会学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积极关注弱势群体,为农民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妇女等积极发声,为他们争取话语权。

您性格开朗,幽默风趣。正是由于这一点,您到哪里都是焦点,总有人愿意和您交朋友。您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您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绘声绘色地讲述,征服每一个倾听者。

 

20132月,我离开您来到北京开始工作。在此之前,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和谐的家庭环境和顺畅的学习经历使我少了很多社会阅历,您总是给我鼓励,觉得我应该出去看看,说“你德行很好,悟性很高,一定可以很快的适应环境和与人相处,我觉得你能够胜任,你一定行”。

2013215,您和王方霞老师早晨5点多驱车到肥东,送我去北京。下车后,和您、家人道别后,我拉着行李走进了候车厅,我不敢看您和家人目送的身影,因为我忍不住。到了北京后,您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工作情况,您的细致和关怀让我永身难忘。

    每次回安徽,第一天我一定去看您,给您打电话,您高兴地说“好,你来吧,我把明天的时间让给你”。由于我不善言辞,您总是主动说起近期的工作,询问我的工作和家庭情况。即使是不在安徽,您也时刻关心着您的学生,把您看到的关于安徽最新的发展状况、您的点评通过邮件的方式和我们分享,通过电话,我们也总能听到您爽朗的笑声,关心的话语。

 

201684,在郑州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皮书年会报道前,见到了王老师,老师还是面带笑容,尽管腿已经肿的很厉害。为了参加这次会议,王老师一行早晨4点多坐飞机到了郑州,非常辛苦。86,参观了开封大学百年校区,晚上去了清明上河园,王老师和我们每个学生都合影留恋,没想到这也是我们和老师的最后一次合影。可能是由于较多的会务工作,我对同事不太热情,细心的您看到后,说“是不是太累了,怎么没有一点笑容”,我笑笑,说“没有呀”。会后,您和我们讨论再出一本时光留影的书,记录您关于生活一点一滴的感悟。可是,书还没有出版,您已经走了……

 

今天是您离开的第十天,学生没有好的文笔,只能用些许拙劣的文字纪念您。您是一位如父般呵护学生的老师,是指引我人生道路的智者,您用大爱和包容温暖每个月的心灵。老师,我们永远想念您。

 

                                           2016926

 

 

发布时间:2016-10-21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