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 新闻中心 | 各地分会 | 学会论坛学会相关 | 科研快报 | 联系我们  
陈丽雯在著名社会学家王开玉学术思想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7-9-23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陈丽雯在著名社会学家王开玉学术思想座谈会上的发言

 

很不幸,去年的917日王开玉老师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而今年在此召开的王开玉老师思想研讨会,我想也许是对王老师所留下的珍贵的、丰富的学术思想的极大致敬。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在百忙之中抽空参与会议,也感谢安徽省社会学学会领导的精心组织!学生能力有限,仅想谈谈王开玉老师的“立足安徽现代化的社会科学承担”。

一、安徽社会发展需要对流动人口的承担

王开玉老师是一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老师曾说,我们这一代学者面临的是中国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大课题,例如在2.7亿的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产生的6102.55万流动儿童以及中国农民工的婚姻家庭的研究,所以社会学研究要步陆学艺先生的后尘,在农村研究中崛起。

第一,农民工构成农村中等收入者的主体,但他们的社会融入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农民工群体是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建设者,他们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中许多居民不愿做的事情他们来做,因为他们,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为整个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没有大量的农民工,城市建设就不可能有这么快的步伐,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日新月异与农民工的付出息息相关。但是这些农民工在城市属于边缘人,没有真正地、完全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少具备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而心理层面的适应也比较低。他们职业的转变不能带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农民工仍然被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农民工留城意愿研究》就是关于这一话题,受到王开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论文的写作中,王开玉老师多次从研究的角度与我交谈他对安徽省农民工的研究。结合王开玉老师对我的指导,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农民阶层发育:

一是统筹城乡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和企业经济发展。从政府的角度而言,要推进农民阶层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一个根本性措施就在于发展经济,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乃至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阶层的收入。安徽省作为皖江城市带的重要一环,发挥合肥经济圈以及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的独特区域发展创新优势,将以合肥、芜湖、蚌埠以及其他市级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经济,提高就业机会,发挥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中坚力量,进而切实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二是打造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品牌。安徽的民工输出形成了很多个品牌,比如肥东的建筑工,六安的保安,无为的保姆……均享誉全国。以品牌效应打造的农民工群体能够以个人社会资本在务工地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而以地域为代表的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品牌是能够代表城市对农民工的职业认同,通过这种职业品牌的打造,能够对农民工的发展形成正面效应,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促进农民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三是在工作中不断融入大国工匠精神。从事制造行业的农民工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匠人精神”在他们的岗位上发挥基础力量,以辛勤的劳动积累制造经验,注重对技艺的不断追求,这些在平凡的岗位中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农民工就成为这一阶层的中等收入群体,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需要成为衡量农民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指标,给予这些工人更多的尊重和重视,促进工匠精神成为这一阶层的群体普遍追求的目标,将大国工匠纳入中等收入群体,实现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集聚。

四是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中等收入群体。职业农民能够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农民阶层的中等收入群体。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中,新型职业农民要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

第二,留守儿童并非是一个经济问题。

20166月,王开玉老师再版了《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我全程参与了再版《不一样的童年》一书。

正如王老师在再版前言《不老的话题》中写道的,“因为从人的城镇化的视角,不了解留守儿童就不了解中国城镇化;不了解为解决留守儿童的付出,就不了解中国城镇化的艰难历程;不了解留守儿童如何融入城市,就不会深刻了解为什么我们说中国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王开玉老师经常和我说,“那些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缺少的其实不是金钱,缺少的是父母对他们的关怀”,这也正是基于 农民工构成农村中等收入者的主体”这个论点而引出的重要观点。

在安徽社会学界,王开玉老师带领了众多的学者、老师,先把研究农民工如何在城市中生存作为研究重点,而后开展农民工一代和二代的对比研究,随后研究了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接着又研究了农民工的婚姻,这几次研究方向的微调从整体上、立体上来观察,剖析在安徽现代化的进程和道路。

二、安徽经济发展需要对区域经济研究的承担

王开玉老师同样也是一名经济学家,王开玉老师曾说,从学习研究的历程看,他是从研究经济开始的。谢社长、邓社长、吴丹姐、阿丽姐为安徽出的十多本蓝皮书就是最好的例证。

2006年,省委领导要求研究合肥经济圈,正巧谢寿光社长来皖讲学,王开玉老师立即写出报告,谢社长很是支持,做出近百字的批示。可以说,一个报告和一个批示给与了安徽蓝皮书的生命。而安徽蓝皮书如今也成为影响安徽区域发展重要的从书之一,在国家品牌中展现出安徽身份。

关于区划变革,王开玉老师在30年前其实就已经提出了把巢湖划入了合肥的方案,但是当时从舆论上和人们的心情上阻力比较大。而《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中合肥经济圈的提出贡献之一就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巢湖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顺利完成区划变革,合肥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安徽终于有了一个环湖特大城市。

王开玉老师在系统剖析合肥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经济发展的“合肥速度”、社会建设发展的“合肥力度”、安徽双创中的“合肥高度”,成为合肥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后的流行词。而在王开玉老师去世前,王老师还专门针对最新出版的《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蓝皮书》内容与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电话沟通和邮件沟通,特别是针对合芜蚌示范区的发展过程给予我许多的建议。作为学生,在撰写总报告的过程中也想尽力将王老师的学术思想融入其中。

王开玉老师总是对我说,“中国蓝皮书”的安徽星光大道依仗着谢寿光社长和邓泳红社长对自己的无保留帮助和支持,安徽蓝皮书的星光大道完全离不开谢社长和邓社长的帮助和支持。去年8月,王开玉老师带着我参加了第十七次全国皮书年会,在晚宴上谢社长还多次提到安徽,提到与王开玉老师的点滴,邓社长还专门邀请王开玉老师作为出版社首部微电影《皮书的故事》的影评人。挚友情谊,尽在其中。

三、社会科学的承担伴随着压力与挑战

2000年初,陆学艺老师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家重大课题”从省会城市——安徽合肥开始,王开玉老师是作为组长,带领现已成为安徽社会学界的中坚力量的老师和学生们,不畏质疑和批评仍然做出两千份问卷、四百多份访谈。记得王老师说那段时间,陆老师每天晚上给自己打电话,担心自己承担不了,但王开玉老师经常以苏桦书记的一句话和我们说,“条件好的时候我们就多做一点,条件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少做一点,没有条件就等待条件”。

王开玉老师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安徽项目组的协调人,事实上,“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中最早的安徽项目是2001年立项的合肥老洪村课题。后因合肥市区规划,整个老洪村改建成为政务区,居民均已搬迁,房屋也都基本拆除。在2009年休宁会议时,王开玉老师当时还请教了陆学艺老师和谢寿光社长,老洪村项目是否继续,当时在谈论中就提出了将老洪村做成合肥市农民变市民的典型村落,名为《消失的村庄》。王开玉老师也一直在挂念这件事,为此去年514日王开玉老师带着我参加“陆学艺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会”时还准备了一些材料。回来后,王开玉老师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了很多人,也找到了原来老洪村的干事,也了解到老洪村的原书记的现状。了解到现状后,虽不如人愿,老洪村项目也愈发困难了,但王开玉老师仍旧想试试看。王开玉老师笑着和我们说,“谢社长年会时说还差他一本书就是这本《消失的村庄》,当然这也是为陆老师做一些事情,当时的项目是陆老师签的字呢”。

社会科学往往会伴随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而这些社会科学的成果背后往往正是研究者勇于面对压力和挑战,才无愧于对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坚守。

四、研究的未完待续

王开玉老师在去世前还有很多研究没有完成,在他的回忆录里,留守儿童、迁移婚姻、养老标准化、社会阶层、中等收入者、慈善、社会组织评估等话题,社会结构、中等收入者、百村、迁移婚姻、留守儿童、公益人物、社会评估标准等各个时期的问卷都包含在其中。

希望我作为王开玉老师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对王开玉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人生哲学进行再学习、再思考,也很希望能够将王开玉老师留下的回忆录补充下去。最后,再次向我最敬爱的王开玉老师致敬!

 

发布时间:2017-9-23 字体大小: 关闭】【打印
  关于学会 | 联系我们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4号 安徽省社会学会 All rights 皖ICP备09020668号